星空体育“出门、下楼、过街,全程不过10分钟。” 8月29日晚上7点,家住彩虹家园的胡阿姨把目光投向了第四实验小学(东校区)操场,已在操场上快步走的邻居们朝她招了招手。无需缴纳费用、无需预约排队,与家一街之隔的四小运动场,如今成了胡阿姨运动健身的好去处星空体育。“四小的运动场免费开放后,我和小姐妹们就会来这儿健身走路,大家还能一起聊聊天,很开心!”和胡阿姨一样,随着我市83所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,曾经闲置的校园体育资源扩容为“家门口”的运动场,化作市民触手可及的“运动加油站”,为我市“幸福邻里·家门口系列”民生实事项目再“加码”。
放眼夜幕下的第四实验小学(东校区)操场,可谓人气满满:跑步者的脚步与孩童的欢笑交织成曲;篮球爱好者们切磋球技的身影跃动不息,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。“学校场地开放后,不用再为到哪儿运动健身发愁了。”住在景观花苑一期的茹先生揩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,小区附近缺少运动场地,过去和小伙伴们主要在小区里的空地上打球,那里面积小,而且地面坚硬,容易摔倒受伤。以前途经四小时,看着围墙里偌大的体育场空无一人,他便时常会想,如果学校体育场能在放学后向市民开放就好了。没想到,现在变成了现实。
在慈溪市实验小学(南校区) 体育场,从篮球少年们离场的最后一声哨响,到小伙子们羽毛球你来我往的扣杀,还有老人的嬉笑声、孩子的打闹声……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片段,汇聚成幸福邻里最温暖的底色。舒苑社区的一位社区工作者告诉记者,“附近学校的运动场地开放后,看到老老小小的邻居们聚在一起健身活动,笑容多了星空体育,身体棒了,它让‘远亲不如近邻’的温情在运动与欢笑中流淌,为社区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与强大的凝聚力。”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,每所运动场所开放的学校,都会在告示牌显示开放的具体项目、开放时间、开放形式,让广大市民“一目了然”。若因设施维修保养、举办赛事活动等需暂停开放的,学校还会提前3天向社会公告(校门口张贴公示),避免市民“跑空”。
第四实验小学、慈溪市实验小学运动场地的开放,是我市83所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生动缩影。一方面是场地闲置,一方面是迫切需求,群众运动场地供需矛盾如何破解?自2013年起,我市尝试部分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公众开放。今年星空体育,为扎实推进“打造幸福邻里,建设家门口小而美”民生实事项目,进一步扩容“家门口的运动场”,我市部分中小学校遵循“避开教学时间”的基本原则,进一步落实开放时长要求。在无晚自习的工作日,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(晚上18:30-20:30),确保周边居民“天天能健身”。同时,我市还建立了“暂停开放”应急响应机制,针对学校大型活动、设施维修保养、特殊天气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,确保开放安全与教学秩序互不干扰。
“体育场馆开放了谁来管理?维修设施的钱从哪里开支?”“既要放得开更要管得住,如何为市民增添安全保障?”针对这些问题,我市还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星空体育,用于免费开放场地的维修、保养、更新、管理人员合理报酬及意外伤害责任保险购买,对不同开放时长的学校实行分类补助,确保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。此外,针对部分学校场地设施维修经费较高的情况,建立了“适当追加补助”的灵活机制,保障设施正常运转。
聚焦“方寸之地”的“民生幸福”。据悉,下一步,我市将以“扩面、提质、优化”为核心目标星空体育,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提质增效。计划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,开展公益健身指导;加快智慧化管理建设,推进实名登记管理系统开发。此外,将进一步优化开放布局与资源配置,引导学校与周边公园、文体中心联动服务;探索“错峰共享”模式,推动学校与社区、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互补共享。